《荀子》情节富于变化,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|
![]() |
|
八仙小说网 > 历史小说 > 荀子 作者:荀况 | 书号:10138 时间:2017/3/26 字数:15564 |
上一章 国富 下一章 ( → ) | |
万物同宇而异体,无宜而有用为人,数也。人伦并处,同求而异道,同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⾜国之道:节用裕民,而善臧其余。节用以礼,裕民以政。彼裕民,故多余。 裕民则民富,民富则田肥以易,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。上以法取焉,而下以礼节用 之,余若丘山,不时烧焚,无所臧之。夫君子奚患乎无余?故知节用裕民,则必有 仁圣贤良之名,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。此无他故焉,生于节用裕民也。不知节用 裕民则民贫,民贫则田瘠以秽,田瘠以秽则出实不半;上虽好取侵夺,犹将寡获也。 而或以无礼节用之,则必有贪利纠譑之名,而且有空虚穷乏之实矣。此无他故焉, 不知节用裕民也。康诰曰:“弘覆乎天,若德裕乃⾝。”此之谓也。 礼者,贵 ![]() 人之生不能无群,群而无分则争,争则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若夫重⾊而⾐之,重味而食之,重财物而制之,合天下而君之,非特以为 ![]() ![]() 故曰:君子以德,小人以力;力者,德之役也。百姓之力,待之而后功;百姓 之群,待之而后和;百姓之财,待之而后聚;百姓之埶,待之而后安;百姓之寿, 待之而后长;⽗子不得不亲,兄弟不得不顺,男女不得不 ![]() 今之世而不然:厚刀布之敛,以夺之财;重田野之赋,以夺之食;苛关市之征, 以难其事。不然而已矣:有掎絜伺诈,权谋倾覆,以相颠倒,以靡敝之。百姓晓然 皆知其污漫暴 ![]() 兼⾜天下之道在明分:掩地表亩,刺屮殖⾕,多粪肥田,是农夫众庶之事也。 守时力民,进事长功,和齐百姓,使人不偷,是将率之事也。⾼者不旱,下者不⽔, 寒暑和节,而五⾕以时孰,是天之事也。若夫兼而覆之,兼而爱之,兼而制之,岁 虽凶败⽔旱,使百姓无冻餧之患,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。 墨子之言昭昭然为天下忧不⾜。夫不⾜非天下之公患也,特墨子之私忧过计也。 今是土之生五⾕也,人善治之,则亩数盆,一岁而再获之。然后瓜桃枣李一本数以 盆鼓;然后荤菜百疏以泽量;然后六畜禽兽一而剸车;鼋、鼍、鱼、鳖、鳅、鳣以 时别,一而成群;然后飞鸟、凫、雁若烟海;然后昆虫万物生其间,可以相食养者, 不可胜数也。夫天地之生万物也,固有余,⾜以食人矣;⿇葛茧丝、鸟兽之羽⽑齿 ⾰也,固有余,⾜以⾐人矣。夫有余不⾜,非天下之公患也,特墨子之私忧过计也。 天下之公患,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故先王圣人为之不然:知夫为人主上者,不美不饰之不⾜以一民也,不富不厚 之不⾜以管下也,不威不強之不⾜以噤暴胜悍也,故必将撞大钟,击鸣鼓,吹笙竽, 弹琴瑟,以塞其耳;必将錭琢刻镂,黼黻文章,以塞其目;必将刍豢稻粱,五味芬 芳,以塞其口。然后众人徒,备官职,渐庆赏,严刑罚,以戒其心。使天下生民之 属,皆知己之所愿 ![]() (缺两行) 撞钟击鼓而和。诗曰:“钟鼓喤喤,管磬玱玱,降福穰穰,降福简简,威仪反 反。既醉既 ![]() ![]() 垂事养民,拊循之,唲呕之,冬⽇则为之饘粥,夏⽇则为之瓜麮,以偷取少顷 之誉焉,是偷道也。可以少顷得奷民之誉,然而非长久之道也;事必不就,功必不 立,是奷治者也。傮然要时务民,进事长功,轻非誉而恬失民,事进矣,而百姓疾 之,是又偷偏者也。徙坏堕落,必反无功。故垂事养誉,不可;以遂功而忘民,亦 不可。皆奷道也。 故古人为之不然:使民夏不宛喝,冬不冻寒,急不伤力,缓不后时,事成功立, 上下俱富;而百姓皆爱其上,人归之如流⽔,亲之 ![]() ![]() ![]() 故不教而诛,则刑繁而琊不胜;教而不诛,则奷民不惩;诛而不赏,则勤厉之 民不劝;诛赏而不类,则下疑俗险而百姓不一。故先王明礼义以壹之,致忠信以爱 之,尚贤使能以次之,爵服庆赏以申重之,时其事,轻其任,以调齐之,潢然兼覆 之,养长之,如保⾚子。若是,故奷琊不作,盗贼不起,而化善者劝勉矣。是何琊? 则其道易,其塞固,其政令一,其防表明。故曰:上一则下一矣,上二则下二矣。 辟之若屮木枝叶必类本。此之谓也。 不利而利之,不如利而后利之之利也。不爱而用之,不如爱而后用之之功也。 利而后利之,不如利而不利者之利也。爱而后用之,不如爱而不用者之功也。利而 不利也,爱而不用也者,取天下者也。利而后利之,爱而后用之者,保社稷者也。 不利而利之,不爱而用之者,危家国者也。 观国之治 ![]() ![]() 观国之強弱贫富有征验:上不隆礼则兵弱,上不爱民则兵弱,已诺不信则兵弱, 庆赏不渐则兵弱,将率不能则兵弱。上好功则国贫,上好利则国贫,士大夫众则国 贫,工商众则国贫,无制数度量则国贫。下贫则上贫,下富则上富。故田野县鄙者, 财之本也;垣窌仓廪者,财之末也。百姓时和,事业得叙者,货之源也;等赋府库 者,货之流也。故明主必谨养其和,节其流,开其源,而时斟酌焉。潢然使天下必 有余,而上不忧不⾜。如是,则上下俱富, ![]() ![]() 凡攻人者,非以为名,则案以为利也;不然则忿之也。仁人之用国,将修志意, 正⾝行,伉隆⾼,致忠信,期文理。布⾐紃屦之士诚是,则虽在穷阎漏屋,而王公 不能与之争名;以国载之,则天下莫之能隐匿也。若是则为名者不攻也。将辟田野, 实仓廪,便备用,上下一心,三军同力,与之远举极战则不可;境內之聚也保固; 视可,午其军,取其将,若拨麷。彼得之,不⾜以药伤补败。彼爱其爪牙,畏其仇 敌,若是则为利者不攻也。将修大小強弱之义,以持慎之,礼节将甚文,圭璧将甚 硕,货赂将甚厚,所以说之者,必将雅文辩慧之君子也。彼苟有人意焉,夫谁能忿 之?若是,则忿之者不攻也。为名者否,为利者否,为忿者否,则国安于盘石,寿 于旗翼。人皆 ![]() 持国之难易:事強暴之国难,使強暴之国事我易。事之以货宝,则货宝单,而 ![]() ![]()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地万物,同在一个空间,但形体各不相同,它们没有固定的用处,却对人们都有用,这是一条自然的规律。人类群居在一起,同样有追求,但要求获得満⾜的方法却不一样,同样有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使家国富⾜的途径:节约费用,富裕民众,并妥善贮蔵盈余。节省费用必须按照所规定的等级标准执行,使民人宽余必须依靠政治上的各种措施。节约费用必定就有剩余的财物,使民人宽余民人就能富⾜。民人富⾜了,那么农田就会得到治理,多施肥,得到精心的耕作;这样生产出来的⾕物就会增长上百倍。国君按照法律规定征税,而臣民按照礼制规定节约使用。这样,余粮就会堆积如山,即使时常被烧掉,也还是多得没有地方贮蔵。君子何必忧虑没有盈余呢?所以,知道节约费用,使民众富裕,就一定会获得仁义善良的美名,而且还会拥有堆积如山的财富。这是什么原因呢,就是在于节约费用、使民人宽裕。不知道节约费用,使民众富裕,就会使民人贫穷;民人贫穷,农田就会贫瘠、荒芜;农田贫瘠而且荒芜,那么生产的粮食就达不到正常收成的一半。这样,即使国君大肆侵占掠夺,得到的还是很少;如果还不按照规定节约使用它们,那么国君就会有贪利剥取的名声,而且粮仓也会空虚匮乏。这没有其他的缘故,而是因为不懂得节约费用,富裕民众。《康诰》上说;“庇护民众,就像上天覆盖大地,遵行礼义,顺从德行,就能使你得到富裕。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。 礼制,贵 ![]() ![]() ![]() 减轻田赋,适当征收关卡集市的税收,减少商人的数量,少举办劳役工程,不夺农时,这样,家国就能富⾜。这就叫用政令使民众富⾜。 人的生存,离不开社会群体,但社会群体没有等级名分就会发生争斗,有争斗就会产生混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至于穿华丽的⾐服,享用美味的食品,积聚丰厚的财物而控制它,使整个天下都归自己统治,这不是故意制造奢侈和骄横,而是为了统一天下,处理各种事变,利用万物,养育民众,使天下人都得到利益的,这实在没有比仁德的君子更的了。所以,仁人君子的智慧⾜够治理天下,他的仁厚⾜以安抚民众,他的德政⾜以感化民众。得到民心,天下就定安了;失去民心,天下就混 ![]() 所以说:君子要靠德行,小人要靠劳力。用力的人要受用德的人役使的。百姓的劳动,要依靠君子的教化才能得以完成;百姓的合群生活,要依靠君子的教化才能和睦,百姓的财物,要依靠君子的教化才能积聚起来,百姓的地位,要依靠君子的教化才能定安,百姓的寿命,要依靠君子的教化才能长久。没有君子的教化,⽗子之间就不能相互亲爱,兄弟之间就不能和睦,夫 ![]() ![]() 现在的这个世界却不是这样。上面的人苛刻的搜刮掠夺百姓的财产,加重对田赋抢夺百姓的粮食,加重关税阻挠百姓的贸易活动。不仅仅是这样,他们还用胁迫、讹诈、权谋等手段互相颠覆,来摧残百姓。百姓明明知道,他们的污秽肮脏残暴 ![]() ![]() ![]() 使天下富⾜的原则在于明确职分。开垦田地,整顿田地,铲除杂草,种植⾕物,施加肥料使土地肥沃,这是农民百姓的事情。掌握农时,鼓励农民,促进生产,增加收益,使百姓和睦,使人们不偷懒,这是将帅的事情。使⾼地不⼲旱,洼地不受⽔涝,使寒暑节令适宜,使五⾕按时成 ![]() ![]() 墨子的言论,非常担心天下人的物用不⾜。但他担心的物用不⾜,并不是天下民人共同的祸患,而只是墨子个人过分的忧虑。现在那土地上生长五⾕,如果人们善于管理它,那么每亩田就可以出产几盆⾕物,一年可以收获两次;此外,瓜、桃、枣、李等每一棵的收获也得用盆来计算;其次,各种蔬菜也多得数不清;其次,各种家畜与猎取的禽兽都肥大得一只就要独占一车;鼋、鼍、鱼、鳖、泥鳅、鳝鱼按时繁殖,养育的洋洋成群;再次,飞鸟、野鸭、大雁之类多得就像烟雾覆盖在大海上;还有,昆虫和各种各样的生物生长在天地之间:可以供养人的东西多得不能尽举。天地长出万物,本来就绰绰有余,⾜够用来供人食用了;丝⿇和鸟兽的⽪⾰等等,本来就丰富有余,⾜以供给民人使用的了。所以物用不⾜,并不是天下共同的祸患,只是墨子个人的过分的忧虑啊。 天下共同的祸患,是混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所以,古代的帝王圣人就不这样做,他们知道那当君主的,如果不美化、不装饰就不能够统一民心,不富⾜、不丰厚就不能够管理臣民,不威严、不強大就不能够噤止残暴、战胜凶悍。所以一定要敲大钟、打响鼓、吹笙竽、弹琴瑟来満⾜自己耳朵的需要,一定要在器物上雕刻花纹、在礼服上绘制图案来満⾜自己眼睛的需要,一定要用各种⾁食、细粮,以及各种美味佳肴来満⾜自己口胃的需要,此外,增加随从,配备官职、加重奖赏、严厉刑罚,以儆戒人们的內心,使天下民人都知道自己所希望得到的全在这里了,因此奖赏就能实行;都知道自己所畏惧的全在这里了,因此处罚就能产生威严。奖赏能实行,处罚有威力,那么贤人就能得到任用,不贤的人就会遭到罢免,有才能和没有才能的人就能得到恰当的职位。这样,那么万物就能协调,突发的事件就得到相应的处理,在上,可得到天时,在下,可得到地利,在中间则可得到人和,于是财物就像急流一样滚滚而来,浩浩 ![]() ![]() ![]() 因此,如果真的实行了墨子的学说,天下就崇尚节俭,而结果却越来越贫穷,反对争斗却天天争斗,劳累困苦却无成效,愁眉苦脸地反对音乐,而民人却更加不和睦。《诗经》上说:“上天正在降下灾难,丧亡祸 ![]() 不管政事而用小恩小惠养育民众,慰抚他们,爱护他们,冬天就给他们准备稀饭,夏天就给他们供应瓜果、大麦粥,用这个来换取一点点名誉,这是一种苟且的做法;它可以暂时得到奷琊之人的赞誉,然而这不是长久之计;这样,就不能成就事业,建立功绩,这是用奷琊之法治国。尽力争取农时,役使农民快速发展生产,增加功效,不顾毁掉名誉,失去民心,结果事业有成,但百姓却都怨恨他,这又是一种极端的行为;这种人将趋于毁坏衰败,肯定一事无成。所以放下事业而沽名钓誉,不行;只要成功而不顾民众,也不行;这些都是奷琊不正的办法。 古人就不是这样做。古代的君主夏天不让民人中暑,冬天不让他们挨饿受冻,紧急的时候不伤民力,缓和的时候不失时令,这样就会事业成就、功绩卓著,君臣上下都很富⾜,而百姓也都爱戴君主,归附人们他就像⽔流⼊海,亲近他就像亲近⽗⺟,情愿为他出生⼊死,这没有其他的原因,这是因为君主极其忠信,调和,公平。所以统治家国 导领 民人的君主,要想争取时间成就功业,那么调和无为,能比急切从事收效更快;忠信公平,能比赏赐表扬更讨人喜 ![]() 所以,不进行教化,而使用刑罚,刑罚用得多就会混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不给民人利益,反而所取于民,不如先使他们得利,然后再从他们⾝上索取更为有利。不爱护民众而使用民众,不如爱护他以后再使用他们更有成效。给予利益后再索取利益,不如只爱护而不使用更有功效。爱护民众以后再使用他们,不如爱护他们而不使用他们更有成效。使民众得利而不索取,爱护民众而不役使民众,这样,国君就能得到天下了。使民众得利以后再索取,爱护民众以后再役使,这样的国君能够保住家国。不使民众得利而还索取无度,不爱护民众而还役使没有节制,这样的国君只能使家国危险。 看一个家国治 ![]() ![]() 观察一个家国的強弱、贫富,有一定的征兆:君主不崇尚礼义,他的兵力就衰弱;君主不爱护民众,他的兵力就衰弱;君主不讲信用,他的兵力就衰弱;奖赏不厚重,他的兵力就衰弱;将帅无能,他的兵力就衰弱。君主好大喜功,他的家国就贫穷;君主喜 ![]() ![]() ![]() 百里见方的小国,完全能够立独存在的。凡是进攻别国的,不是追求名誉,就是谋取利益;否则,就是为了发怈私愤。 仁德的人治理家国,要修养自己的意志,端正自己的行为,达到崇⾼的政治境界,做到忠厚有信用,使礼仪制度极其完善。⾝穿布⾐、脚穿⿇鞋的读书人,真能做到这样,即使住在偏僻的里巷、简陋的房屋理,天子诸侯也不能与他争夺名望,如果让他治理家国,天下就没有谁能埋没他的德行。如果这样,那么追求美名的就不会攻打他了。这样的人在国內当权,就会开垦田野,充实仓库,改进器械装备,上下一心,三军共同努力。用这个来远征苦战,那肯定不行;在国內囤积兵力,保卫巩固,情况许可,便会 ![]() 求名的不来攻打,谋利的不来攻打,发怈怨愤的也不来攻打,家国稳固的就会像磐石一样,长寿如同恒星。别的家国都混 ![]() 保住家国的难易是:侍奉強暴的家国难,但让強暴的家国侍奉自己容易。如果用财宝侍奉強暴的家国,财宝用完了,可是邦 ![]() ![]() ![]() 注释 (1)数:自然的道理。 (2)知:通“智” (3)生:读“ ![]() (4)县:悬殊,差别。 (5)同物:同类。 (6)官:通“管” (7)树事之患:事业就难以建立。 (8)內:通“纳” (9)臧:通“蔵”收蔵。 (10)易:治理。 (11)秽:荒芜。 (12)纠譑:收取。 (13)《康诰》:《尚书》的一篇。 (14)袾:通“朱”红⾊。裷:通“衮”指龙袍。 (15)裨:诸侯卿大夫觐见天子时候所穿的一种礼服。 (16)⽪弁:用⽩鹿⽪做的帽子。 (17)揜:通“掩” (18)劬:劳苦,劳累。 (19)黼黻文章:指礼服上的花纹,黑⽩相间的称作黼,青黑相间的为黻,青红相间的威文,红⽩相间的为章。 (20)观:多的意思。 (21)出自《诗经?大雅?棫朴》 (22)制:噤止。 (23)材:通“裁” (24)出死断亡:免去死亡。 (25)藩:通“蕃”繁盛。 (26)出自《诗经?小雅?黍苗》。 (27)功:完成,成功。 (28)长:长久,长寿。 (29)不然而已:不惟如此而已。 (30)有:读“又”掎:偏引,牵制。絜:悬持。 (31)靡敝:败坏。 (32)出自《诗经?大雅?抑》 (33)屮:音读“草” (34)将率:将帅,主管军政政民。 (35)昭昭然:忧虑不安的样子。 (36)剸:通“专”独用,独享,独占。 (37)鳣:即⻩鳝。 (38)堕:通“隳”诋毁。 (39)敖:通“嗷”愁苦。 (40)嚽:通“啜” (41)錭:通“雕”雕刻。 (42)渐:加重。 (43)浑浑:⽔流的样子。 (44)汸:通“滂”汸汸:⽔多的样子。 (45)暴暴:指发动得很突然。 (46)出自《诗经?周颂?执竞》。 (47)萃:通“悴”困顿。 (48)出自《诗经?小雅?节南山》。 (49)垂事:发布政令。 (50)拊循:慰抚。 (51)饘粥:古代的粥,浓的为饘,稀的为粥。 (52)麮:煮麮粥。 (53)傮然:杂 ![]() (54)偷偏:苟且偏 ![]() (55)宛喝:中暑的意思。 (56)均辨:均平。 (57)出自《尚书?康诰》。 (58)不类:不依法。 (59)申重:反复告诫,強调。 (60)潢然:⽔大的样子。 (61)利之:取之以为利。 (62)臧否:好坏。 (63)疆易:边界。 (64)支缭:委曲巡警。 (65)露:败坏。 (66)便嬖:受到君主宠幸的左右的小臣。 (67)轫:柔,这里指怠慢。僈:通“慢”楛:不坚固。 (68)陵:严明,严格。 (69)已:不许,不答应。诺:许,答应。 (70)县鄙:古代家百为一鄼,五暂为一鄙,五鄙为一县。 (71)窌:地窖。 (72)等赋:按照等级征收赋役。 (73)菜⾊:饥饿。 (74)蹶:倾倒。 (75)伉:通“亢” (76)期文理:守法度。 (77)聚:众多的意思,这里指军队。 (78)麷:麦芽。若拨麷:指很轻易地做到。 (79)圭璧:用来修好的礼物。 (80)旗翼:分别指二十八星宿中的两个。 (81)出自《诗经?曹风?尸鸠》。 (82)单:通“殚”用尽。 (83)畔:通“叛”背叛,背信。 (84)婴:系在脖子上。 (85)诎要挠腘:弯 ![]() (86)君卢屋妾:指态度很恭敬。 (87)乌获:秦国的大力士。 Www.BaXiANxS.CC |
上一章 荀子 下一章 ( → ) |
荀子免费无删减下载由网友提供,《荀子》情节富于变化、节奏流畅,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,八仙小说网免费提供荀子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免费阅读。 |